Apple在WWDC2017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一張稱為Apple Pay Cash card的可儲值的卡片與P2P個人轉帳服務(註一),蘋果將本服務形容為在Apple Pay中「最後一件要克服的障礙」。
目前看到的轉帳情境是結合在iMessage(Apple自身社群聊天應用)中,透過Apple Pay中綁定的信用卡或借記卡(debit card)(註二)或是Apple發行的Apple Pay Cash card(註三,借記卡性質)來轉帳,可在Apple Pay內互轉也可提領到私人帳戶。使用者互轉的款項,會先存放在Apple Pay Cash card中。目前本服務僅能在iMessage中使用(註四),尚未得知Apple是否會以App的形式在其他平台上提供此服務。
Apple轉帳可以分為使用借記卡和信用卡。借記卡的部分和銀行轉帳一樣,從是否和Apple Pay合作來區分(Apple Pay只能綁定有合作的借記卡),若是在有加入Apple Pay的銀行帳號中互轉則免收手續費,但若是提領或轉出到非Apple Pay合作的卡片或銀行帳號,還是會有手續費產生,同跨行轉帳的概念。
Apple Pay使用信用卡轉帳,無論轉入信用卡或借記卡帳戶,轉出方皆需要負擔3%手續費,就算轉入Apple Pay Cash card也一樣要負擔手續費。這是因為使用信用卡轉帳,就如同刷卡買東西一樣,走信用卡買賣交易的清算網路就一定會有手續費產生,只是原本負擔手續費的是商家,現在負擔手續費的人變成轉帳方。
然而,Apple切入的角度會是從買賣交易使用場景著手,自己不創造生態圈,因此與上述單純轉帳服務的業者切入的角度不同。
Apple的P2P 個人轉帳功能內建在iMessage中,和微信從微信社交圈起步再加入微信支付功能是類似道路。自古以來,交易來自於溝通後的結果,個人間的轉帳也是這樣,舉例來說,我在微信裡跟媽媽說我需要錢,媽媽問我要多少,直接透過微信支付就轉帳完成,轉完又能馬上確認是否到帳,使用上直覺且方便。
因此,微信在2013正式開通錢包功能後,迅速站上市場第二的地位,逼迫支付寶不斷的推出類似的服務來鞏固市場(註五)。事實上,微信支付晚了支付寶十年才推出,為什麼能對支付寶造成如此大的壓力?
首先,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最大的差異:支付寶是為了滿足網路購物而生的服務,微信支付則是先以社交出發,再擴充去滿足社交中支付的需求。
兩者使用情境上的差異,加上使用者慣性是:當你可以只開啟一個App完成所有事情,沒有人會想要開啟兩個,微信作為大陸民眾使用率第一名的通訊軟體,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在推出支付功能便能順勢將龐大的使用者數量轉移到微信支付的使用上。
「微信紅包」是一個使用上的引爆點,因著中國人過年有發紅包的習俗,透過最常使用的微信拜年,順便還能發送紅包,不但有新鮮感又有效率。2014推出後紅包總收發量年年成長,2017更高達142億。
「社交+支付」例子很多,臉書2015年曾推出「Messenger即時付」、英國的TransferWise在Facebook Messenger提供「TransferWise Bot」機器人服務完成跨國匯款,目前每月交易額已達8億歐元;Snapchat也和Square合作推出轉帳服務,都是利用社群黏著性轉化為支付服務使用的例子,這樣的商業模式頗為成功。
Apple同樣也希望利用iMessage日常聊天工具的特性,將轉帳的需求無痛轉移到Apple的轉帳服務上,並且透過本身的Siri也可以完成語音轉帳,從Apple申請專利的文件中更能窺知一二--未來Siri將會聰明到能從對話中判斷雙方的轉帳需求,甚至可以自動叫出雙方協議要轉帳的軟體,完成轉帳。
手續費仍舊是收益來源,來看看所有的角色如何分配利潤。前面提到消費者可以透過借記卡和信用卡來轉帳,兩種模式分別討論。
☞ 使用借記卡轉帳或Apple Pay Cash card的收益模式
在Apple Pay內使用綁定的借記卡或是Apple Pay Cash card互轉不用支付任何手續費,那Apple賺什麼?對Apple來說,只要錢還沒有轉出去,消費者都可以用來在iTunes內或在App內消費,這樣Apple就不用支付信用卡的收單手續費給收單銀行,間接的增加收益。
如果消費者使用Apple Pay Cash card在接受Apple Pay的實體商店或網路商店買東西,Apple就可以賺取發卡銀行(Apple Pay Cash card就是Apple發行的借記卡,若使用此卡走信用卡收單的路徑就可以賺取發卡銀行的手續費)的手續費收入。
☞ 使用信用卡轉帳
消費者使用信用卡轉帳,跟借記卡轉帳的模式不一樣的是,並不能增加Apple Pay Cash card的現金流量,也賺取不到剛才所說發卡銀行的手續費收入。但在這模式中,Apple 扮演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角色,並能夠為三方創造三贏,三方包括:在Apple Pay內提供綁定信用卡的發卡銀行、提供Apple 收單服務的銀行以及Apple 。詳細拆解如下:
◆對發卡銀行來說,提供卡友使用誘因,可刺激刷卡量,提高收益
◆對收單銀行來說,刷信用卡轉帳是新的服務方式,增加了新的收益
◆對Apple來說,刷信用卡轉帳的收益較使用Apple Pay購物手續費來得高,因為在此流程中Apple可以收取兩種手續費:
1. Apple Pay服務費:你的信用卡可以在Apple Pay上使用,是因為雙方簽約,在此合約中,Apple Pay會向發卡銀行收取每筆交易的0.1%服務費。轉帳支付也是透過Apple Pay交易,同樣的該銀行也需要支付這筆手續費。
2. 第三方支付手續費收入:Apple Pay扮演了第三方支付角色,使用者刷卡轉帳,等於是使用者刷卡跟Apple買東西的意思,錢會到Apple的帳戶,然後Apple把這筆錢放在收款的Cash card帳戶中。如果是購物,刷卡的手續費是由Apple支付,但因為是轉帳,所有這手續費改成轉出者支付,這一來一往,Apple可賺取的利潤約有每筆轉帳金額的1.2%。(收單利潤請參考:專文一)
如果收款者又拿這筆錢再去消費。那Apple又可以繼續賺取手續費。
總的來說,Apple從原本只有提供錢包服務的角色,透過這次服務增加了發卡與收單的角色,增加更多的收益來源。
這樣的說法,來自於Apple並不只是推出P2P轉帳服務,更推出Apple Pay Cash card--自己的儲值卡,使用者收到的錢都存入Apple Pay Cash card。當你習慣使用Apple Pay Cash card來消費時(因為只要可以用Apple Pay的地方就可以使用這張卡),在Apple交易的資料越來越多,就能分析數據後提供貸款服務給用戶或商戶,因而不難讓人想像有取代銀行的可能性。
Apple若要在台灣落地,一則是申請成立電子支付機構,一則是和當地銀行合作。國內轉帳的部分,合作模式會和Apple Pay一樣,營收對象是銀行---和銀行拆帳,分潤手續費,會是比較容易的合作模式,但是金管會的態度將會是一大關鍵,但以目前狀況來看,應還沒有機會在台灣使用信用卡轉帳服務。
【註一】P2P原意為Peer-to-Peer,指的是網路傳輸不走原先經過伺服器的路線,而是用戶端繞過伺服器,彼此傳輸資訊。這裡的P2P,根據Apple在WWDC大會上發布,指的是Person to Person payments。
【註二】借記卡(Debit Card)分為Visa金融卡與SmartPay兩大體系,Apple Pay只能綁定Visa金融卡發行的借記卡。
【註三】Apple Pay Cash card是一張蘋果所發行,存在iPhone IOS11 系統中Wallet的虛擬卡,為儲值、非信用卡性質,餘額可以所有適用Apple Pay的地方消費,也可將餘額提現至銀行帳戶。
【註四】轉帳服務並非適用所有Apple產品,可以適用的硬體版本需至官網確認。
【註五】微信支付在支付市場的比重自2014年8%成長至2015年的38%。不只線上,微信支付深入線下日常支付場景,2016年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支付的線下支付筆數已超越支付寶。
【註六】Apple Pay自2016年初在大陸啟用,至2016年第四季市佔不在前十名之列。(資料來源:易觀諮詢公司Analysys)
參考資料:
Apple — WWDC 2017 Keynote
#Apple #ApplePay #P2P #ApplePayCash #iMessage #WWDC2017 #MYPAY
❖ 本網站內容著作權係屬MYPAY所有,歡迎引用或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也歡迎多多分享:)
地址
403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二段573號6樓E室
聯絡資訊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 +886 04-23220267
Fax : +886 04-23212605
官方連結
MYPAY官方粉絲團
聯絡我們
分享此篇文章